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拒绝offer=失信?职场霸权该退场了!

2025-07-23 13:38:00     阅读量:0

#长白时评#

  近日,有网友发布一则“拒绝offer要被‘封杀’”的求助帖,称自己是2025届应届毕业生,在网上投了多份简历。其中,南京一家公司HR联系了他,在沟通的过程中,他了解到该公司工资要到月底才会发放,上班的地点距离他的住宿地也比较远,于是就拒绝了公司offer,此时双方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上述公司的HR却表示:“意料之中,你在boss上各种撒网,没有契约精神,没有诚信,我们业内会广而告之你这样的。”

  这种霸道HR的荒谬逻辑,暴露了当下职场中某些企业扭曲的权力观。求职者说“不”的权利,竟成了原罪?

  契约精神?先问问合同在哪儿!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时方才生效。一纸未签的offer,不过是求职市场的“意向书”,何来违约之说?正如我们在二手车市场多方比价一样,求职者在招聘平台广投简历,本就是市场经济的常态。HR将正当的求职自由污名化为“失信”,实属偷换概念,倒打一耙。

  企业为何敢如此嚣张?该事件折射的深层问题,是劳资话语权的严重不对等。当企业可以肆意用“诚信”大棒敲打拒绝offer的应届生,当HR能以“封杀”践踏求职者尊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畸形的职场霸权。企业要求求职者绝对服从,却对自身责任(如模糊薪资发放规则)轻描淡写。这种单方面的“霸权契约”,早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拒绝不合理offer,是清醒而非失信!对劳动者而言,拒绝一份薪资结构模糊、通勤成本过高的offer,恰是理性选择与自我保护。真正的契约精神,永远建立在平等、自愿、信息透明的基础上。应届生不必为这种职场PUA自我怀疑,法律赋予你们的择业权,无需向虚假的道德绑架低头。

  面对此类乱象,需要多方发力施标本之策。首先,企业当自律。HR言行代表企业品格,粗放威胁只会自毁长城。建立招聘行为规范,才是长远之道;同时,监管要发力。人社部门需畅通投诉渠道,探索“招聘黑名单”,让霸凌企业付出代价;还需要求职者善维权。遭遇威胁时果断保存证据,向平台及劳动监察部门举报,必要时法律诉讼维权。

  职场本该是双向奔赴的星辰大海,而非弱肉强食的黑暗森林。当企业学会尊重求职者说“不”的权利,当每一个拒绝都能被平静接纳,我们迎来的,才是一个健康、公平、有尊严的就业生态。(久泰平)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张楠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