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今年夏粮总产量同比减少3.1亿斤

2025-07-10 13:36:00     阅读量:0




今年河南、陕西等小麦主产区发生较重旱情,对夏粮生产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西部部分地区持续调整夏秋作物种植结构,夏粮播种面积也有所减少

文|《财经》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7月1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夏粮产量数据公告显示,2025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单产持平,夏粮产量2994.8亿斤,比上年减少3.1亿斤,下降0.1%,总体保持稳定。
“今年夏粮虽略有减产,但减产幅度很小,总体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副司长魏锋华在7月10上午解读夏粮生产情况时指出,“2025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形势、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季节划分,中国粮食生产可分为早稻、夏粮与秋粮三个种类,分别约占粮食产量的4%左右、20%左右与超过70%。其中,夏粮主要包括夏收谷物、豆类和薯类。
作为夏收的主要粮食作物,谷物主要包括占夏粮总产量九成左右的小麦,以及大麦、燕麦、荞麦等。
以2025年的情况来看,今年夏收小麦产量13816.0万吨(2763.2亿斤),比2024年减少16.7万吨(3.3亿斤),下降0.1%。
分析这一下降数字背后的原因,则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播种面积角度来看,今年小麦播种面积23073.3千公顷(34610.0万亩),比2024年减少17.4千公顷(26.1万亩),下降0.1%。
再从单位面积产量角度看,今年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987.9公斤/公顷(399.2公斤/亩),比2024年减少2.7公斤/公顷(0.2公斤/亩),基本持平。其中,冬小麦单产399.8公斤/亩,减少0.2公斤,下降0.1%。
与小麦播种面积出现下降类似,今年全国夏粮的整体播种面积为26578.4千公顷(39867.6万亩),比2024年减少34.7千公顷(52.0万亩),也下降了0.1%。
值得关注的是,分地区来看,在25个有夏粮生产的省(区、市)中,今年有20个播种面积增加,其中增加较多的包括安徽、河北、山西、四川。
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地区则是新疆。以2024年为例,新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24.8公斤/亩,每亩产量较上年增加24.7公斤,增长4.9%,创近11年最大单产增幅,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一,单产增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
新疆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和玉米。2025年,新疆提出粮食产量再增10亿斤的目标任务。而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预产数为例,今年新疆夏粮总产量已达684.0万吨,单位面积(公顷)产量实现6172.7公斤。
与上述播种面积出现相对增加的省区市相比,今年西部部分地区则在持续调整夏秋作物种植结构,调减夏杂粮、春小麦等夏收作物,改种玉米等秋粮作物,因此其夏粮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中国近年来不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被认为在今年夏粮生产的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图为广东某粮食主产区正在灌溉中的农田。摄/焦建

而从不利于生产角度看,今年河南、陕西等小麦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被认为对夏粮生产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山西、江苏、安徽等地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灾情。为保障产量,部分受旱地区积极引水调水等措施减轻了旱情影响。
在此基础上,随着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被认为在抗旱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河南新乡为例,当地今年小麦产量和质量都保持一定水准。而该县的主要做法,则是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抗灾减灾能力的同时,积极推广适应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品种。
从全年的粮食生产情况来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粮食产量目标明确为“1.4万亿斤左右”。相关各方对此的基本共识是:要站稳这个新台阶,就要不断筑牢耕地基础。
这也是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粮食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耕地保护方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已在3月底印发《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提出2030年、2035年高标准农田分阶段的建设目标。
在今年4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中,则对此进一步提出,中国要“守牢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视觉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