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俄乌谈判或破冰 大国博弈塑政经新格局?

2025-08-23 14:31:00     阅读量:0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周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再与乌克兰和英、法、德、意等欧洲国家领导人举行多边会晤。美国表示,俄乌元首首次会晤可能在两到三周内举行。



不过各方舆论普遍认为,虽然俄乌会谈已经大致安排好,但此次密集的会谈并未就俄乌立即停火达成一致,未来的谈判仍旧困难重重。普京要求乌克兰交出顿巴斯部分领土,泽连斯基则呼吁俄方先接受停火。在各方密集会晤期间,俄乌战火也依旧持续,凸显出战场与外交斡旋之间的巨大落差。



德国总理默茨在本周多方会晤之后坦言,接下来的进程才是更复杂的部分,这显示出即便元首会晤登场,也只是漫长谈判的起点。而特朗普表示,未来确保和平的首要责任应该由欧洲承担。



在美欧与俄乌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下,海内外也普遍聚焦于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中国与各方的关系走向。中国方面表示,乐见俄美以及美欧乌三方会谈,希望所有当事方和利益攸关方都能适时参与到和谈进程中;中方将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



分析指出,即便美国和俄罗斯关系有所改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将保持稳固。在中欧关系方面,由于欧洲和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很难达成有利于欧洲的结果,再加上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分歧,欧洲正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多合作伙伴,而中国无疑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之一。中国与欧洲之间显著的经济互补特性和庞大的贸易规模,短期内难以被其他任何替代方案所填补。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各界普遍认为,美俄关系的缓和不会影响中美关系,中国既是经济大国也是军事大国,美国不会以牺牲中国来换取对俄关系改善。同时,特朗普当前可能更倾向于通过经贸谈判寻求合作。



在微妙的大国关系下,俄乌冲突对利益相关国家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能源市场首当其冲。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限,带来全球能源供应链的不稳定。高盛稍早前预测,如果此次俄乌谈判失败导致供应端中断,国际油价可能突破80美元/桶。


不过,具体到本周看,原油市场对此次多边会谈的反应并不明显,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供需相对平衡,市场也普遍预期俄乌战事不会加剧,供应端可能不会出现风险。



对于中国来说,俄乌冲突以来,俄罗斯对华石油输出增加,中国相关行业因此获得成本优势。随着俄乌相关会谈带来积极信号,有分析认为,冲突一旦结束,这一优势或将消退;不过也有分析强调,特朗普公开表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暂缓加征次级关税,这对部分企业来说也是一大利好,暂时缓解美国长臂管辖造成的制裁。



在俄乌和平谈判之外,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将对石油价格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全球市场关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度经济研讨会上对降息的态度。在此次会议前,7月美国CPI数据表现温和、就业数据疲弱,市场对美联储9月至少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概率上涨到85%。



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与美国经济联系紧密。虽然当下中美贸易往来明显下降,但资金流动依然较为活跃。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影响中美利差,进而影响跨境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仍是中国货币政策调整的考量因素之一。不过,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坚持“以我为主”,主要依据国内经济形势,包括通胀水平、就业状况、经济增长态势等因素。



中国央行近日发布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有不少值得关注的变化。在政策总基调方面,报告将一季度“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表述,变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政策力度和节奏方面,中国央行将一季度的“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改为“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这反映出政策仍会维持必要的稳增长力度,短期货币政策将以落实落细存量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能为主。



对于货币政策走向,中国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当前中国经济平稳,物价温和回升,显示出短期内货币总量宽松缺乏紧迫性。在总量货币政策保持稳慎的同时,结构性工具将继续承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任,聚焦消费、科技等领域发力。中国央行最新强调,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消费提振和小微企业发展。



来源:《中国深度财经》

编辑:刘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