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落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支持举措!
2025-05-08 18:02:00
阅读量:0
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助力稳企业稳经济”。政策应声落地。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2025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保量、提质、稳价、优结构”的总体目标,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根据《通知》的内容,保量,即保持信贷支持力度。提质,即加强风险管理,指导提高小微企业信贷质量。稳价,即稳定信贷服务价格,指导加强贷款定价管理,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优结构,即优化供给结构,引导加强首贷户发掘和培育,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做好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强化小微企业法人服务。为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去年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地方相应建立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低成本资金快速直达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各地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其中约1/3是信用贷款。《通知》强调“推动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并部署了具体举措。其中,金融监管总局各级派出机构协同配合区县工作机制提升企业摸排和筛选质量;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工作机制各环节,健全内部配套机制,精准匹配融资需求,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外部冲击影响,一些外贸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承受着不小的经营压力,亟需资金支持。“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我们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李云泽在前述发布会上说。另外,记者了解到,金融监管总局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了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通知》也提及要支持强化金融纾困,加力支持外贸企业。各级派出机构要进一步发挥工作机制作用,推动向外贸、民营、科技、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倾斜对接帮扶资源。加力支持小微外贸企业,依托进出口贸易场景及订单、物流等数据要素,提升信用评估和金融服务水平,促进稳外贸稳增长。来自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小微企业贷款投放稳步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通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向小微主体新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平均利率3.66%。《通知》再次明确了小微企业融资的保量和稳价目标。具体来看,《通知》要求保持信贷稳定增长,并为不同类型的银行设定了差异化的要求。《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聚焦小微企业真实有效的经营性资金需求,提供充分的信贷供给,力争实现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力争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各金融监管局要督促辖内法人银行力争总体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并未对保量目标设置简单“一刀切”,而是提出“对改革化险等任务较重的地区和机构,可实行差异化安排”。金融机构要结合自身特点找准经营定位,探索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避免无序竞争,形成差异化的良性供给格局。关于稳价,《通知》要求合理确定信贷价格,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贷款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自身资金成本和小微企业客群特征、风险状况等,科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增强业务发展可持续性。《通知》还部署了稳价的具体举措——深化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加强专业化体系建设,提升业务集约化管理水平,提高风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规范与第三方合作行为,增强自主服务能力,改善客户触达,缩短融资链条,降低小微企业实际承担的综合融资成本。要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量,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题中应有之义。为此,《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小微金融业务的内部资源保障,在信贷规模配置、绩效考核、工资费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方面,保持倾斜支持力度不减。根据信贷规模增长、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需要,及时优化小微金融条线组织机构设置,加强人员力量配备。落实尽职免责政策,细化尽职免责情形,建立明确的免责工作机制和异议申诉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到“应免尽免”。记者注意到,对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金融监管总局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差异化的监管政策。比如在资本监管方面,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资本权重给予八五折到七五折优惠。在不良容忍方面,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至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此提高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在解决基层人员“不敢贷”问题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出台了普惠信贷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另外,《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首贷户发掘和培育,加大续贷政策落实力度,做好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深化“信贷+”服务模式,提供支付结算、财务咨询、汇率避险等综合服务,提升精细化、差异化服务水平。记者从金融监管总局了解到,该局推动多地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数据信息支持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截至一季度末,民营企业信用贷款余额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5.4%。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无还本续贷余额达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