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润淮南⑬深耕文明实践 彰显财政担当

深耕文明实践 彰显财政担当
——记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市财政局
举办道德讲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践行志愿精神,组建市财政局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
……
一项项举措,见证市财政局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的探索与成效。
近年来,市财政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将现代文明理念深度融入财政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财政业务工作双提升,在连获五届市级、四届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基础上,今年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聚焦党建引领,汇聚创建合力
该局坚持高标准理论武装、高要求涵养风尚、高质量党建领航。理论武装入心入脑,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和个人自学“三级联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规范行为涵养风尚,制定“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活动实施方案,引导干部职工规范日常行为。先锋引领服务创建,开展“党旗领航、党员带头,文明创建做先锋”活动,组织机关、退休、注会资产评估行业党员干部常态化深入共建社区为创建活动提供政策、人力、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市财政局连续三年获全市结对共建先进单位,老干部支部获省离退休干部职工示范党支部称号,市行业党建工作连续11年被省行业党委评为“好”等次。

聚焦主责主业,践行财政担当
该局坚持将文明创建工作与业务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做到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为民理财促发展,深入实施财政绩效提升三年行动,实现财政收入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收入质量由全省靠后跃居全省前列。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集中财力办大事,连续多年全市“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基本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八成。债务风险积极化解,2022年全省唯一市实现市本级综合债务“降率脱红”并持续下降。国资监管提质效,高效落实国企监督、管理、投融资、考核评价、风险防范五大机制,构建国资监管“1+N”制度体系,完善投融资工作专班运作模式,优化国企内设机构设置,实施成本压减、层级压降、人员压编专项行动,撤销整合子公司13家,人员招聘压减50%以上。盘活国有闲置资源资产17亿元,主要指标稳中向好,市属国企资产、营收、税收分别增长14%、16%、175%。金融助企强活力,完善金融协调服务机制,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2024年实现存贷款综合考核、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全省靠前,制造业贷款增长28%,小微企业贷款增长17%,绿色贷款增长69%,连续7个季度居全省首位。资本运作能力增强,新增IPO北交所过会、辅导备案、新三板挂牌企业各1家。全市直接融资291亿元,规模、增速居全省前列。
聚焦文明实践,倡树文明新风
该局坚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以实际行动传递文明力量。丰富机关文化,在传统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主题文化活动20余次,选送财政文化作品获财政部第二届财政短视频大赛一等奖,选送7篇作品参加财政部“我心中的财政机关文化”征文比赛,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篇。组建市财政局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创文创卫宣传、环境卫生整治、义务植树、文明交通、扫雪除冰、无偿献血、普法宣传、关爱弱势群体、走访慰问等志愿服务,2022年以来,累计参与1000余人次。助力乡村振兴,选派2名干部派驻大通区河沿村和凤台县芮集村驻村帮扶,为帮扶村协调资金、引进项目,助力农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河沿村获安徽省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村称号、淮南市党建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大典型案例。

“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记录了市财政局实干争先、勇毅前行的足迹,见证了全体党员干部担当尽责、奋发作为的初心。”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聚起推动淮南财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淮南日报》视频版(2025年7月11日)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张明星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