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我的高温日志︱制水厂90后“医生”:在供水“烤场”,想要夏季供水高分

2025-07-04 11:53:00     阅读量: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 杨晓轩


气温滚烫,日子滚烫,生活滚烫。

潮新闻·钱江晚报推出《2025我的高温日志》,记录这个夏天的一些生活印记,以此致敬汗水,致敬付出,致敬每一个高温下为生活打拼的普通人。

第五期“我的高温日志”,和90后制水厂的“医生”黄家秀一起巡水厂。

随着夏季气温不断升高,城市用水量也节节攀升,城区供水也正经受着“烤”验。

在杭州城市供水安全运行的背后,有一群制水厂的设备“医生”。这群负责水厂设备维修、保障的维修员们担负着保护城市供水安全的重任。

“暑热难耐,居民用水量也在不断攀升,供水设备负荷显著增加,设备故障出现的频次也变高了。”作为清泰水厂驻点维修班长,黄家秀和同事们在大热天里加大了对供水设施设备的巡检频次,全力应对夏季高峰供水期的挑战。

记者 杨晓轩 摄

大热天,为啥他穿得这么严?

7月3日下午2点多,清泰水厂的室外气温已达37℃,热浪滚滚。没有空调的出水泵房更加闷热,站在泵房短短几分钟,就能让人汗流浃背。黄家秀却身穿长袖长裤、戴着厚厚的手套、脚上还穿了一双硬邦邦的绝缘鞋,对着出水泵进行检修作业。检测设备振动?数值、检测阀门……还没有检查完设备,他已经汗如雨下。

“天这么热,为啥还包裹得这么严实?”

“出水泵房内运行设备的温度很高,穿长袖工作服可以减少烫伤的风险,即使是炎炎夏日,我们检修时也必须穿上长袖长裤、戴上厚手套。”黄家秀边解释边给设备测了一下温度,“看,66℃,这还不是设备最烫的时候,有时出水设备运行温度可达80℃以上。”

记者 杨晓轩 摄

不一会,伴随着阵阵热浪,黄家秀的后背已经彻底湿透,不过黄家秀说自己习惯了。他告诉记者,最近维修班组一天至少能接到四五张工单,维修人员去检修一次,少则十几分钟,多则几个小时,来来去去,衣服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一天换两套以上工作服是打底。”黄家秀说,就在今天上午,他们班组还忙着在出水泵房对水泵的真空管路进行改造,“平均两天才能改造完一台,已经忙了两周了。”

同样,高温也给检修工作增加了难度,每次进出水泵房检修,都好像进一趟“桑拿房”。

“实在太闷热的时候,会和同事轮流交替操作,但我们一个检修环节都不会少。”半个小时过去,下午的例行检修结束,黄家秀和同事们走出泵房,稍作间歇。

记者 陈颖 摄

自来水的事,他说不能马虎

为了保证水厂运行平稳有序,黄家秀和同事们认真细致地对清泰水厂的进水泵房、膜处理车间、出水泵房等区域都进行了全面的“体检”,期间,他们还顶着烈日,在进水泵房外安装了排水管,这也是为后续的防台工作做好准备。

这些工作看似按部就班,实则需要不少努力。

在工作实践中,黄家秀总结出了一套专业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看、听、闻、摸”对设备“把脉”,感知设备的“症状”,实现精准“施诊”。

“看就是看设备仪器显示、运转和外观,线路有没有异常;听就难多了,机器工作时噪音着实不小,得仔细听辨每个部位发出的不同声音;再闻闻设备内部有没有异常的气味;摸就是摸设备的外壳和内部线路温度是否烫手。”

记者 杨晓轩 摄

除了精准“施诊”,大学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黄家秀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在水厂的十年工作中,他主导研发新的气缸维修工作法,实现了工作流程标准化的同时还降低了维修成本,获得了杭州市职工“五小”创新成果。

“随着技术的发展,制水设备也正经历着更新迭代,有时候晚上刷抖音看到有什么好用的工具,我就想着能不能改造一下,用到水厂的维修工作中。”

他笑着告诉记者,“自来水的事关系着千家万户,维修工作马虎不得。”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