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解码“1945”启思辨,这堂高中思政课让抗战历史从“知道”到“读……

2025-08-25 12:25:00     阅读量:0

Transparency

秋季新学期开学在即,如何让抗战历史在思政课堂中生动呈现,让伟大抗战精神滋养青少年心灵?8月22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省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本科6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同台授课,以差异化教学设计诠释同一主题,生动展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也为新学期“开学第一课”提供了鲜活范本。

其中,广州中学政治学科组组长贾素霞带来的《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高中课堂,以“解码1945”为创新形式,将这一年的历史拆解为关键密码,通过多元素材引导学生层层破解历史谜团。这种设计打破了传统历史课堂“按时间线平铺直叙”的模式,让学生从“旁观者”变为“研究者”,既以辩证视角解码历史、以创新形式激活思考,为新学期高中“开学第一课”打造了兼具思想深度与参与感的范本,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高中阶段的“理性升华”环节提供了实践参考。

跳出单一叙事:以史实对比与逻辑分析塑学生独立判断

“高中生已有前期抗战知识积累与情感认知,单纯的史实复述或情感渲染,已无法满足他们对历史深度探究的需求。”谈及课程设计初衷,贾素霞坦言,高中思政课的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知道历史”走向“读懂历史”,尤其面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这类兼具重要性与复杂性的主题,更需搭建理性分析的桥梁。

在常规认知中,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存在多元解读乃至争议,如何在课堂中既客观呈现历史全貌,又明确核心价值导向?贾素霞的课堂给出了清晰答案。课程以“正确认识”为核心主线,一方面通过史料梳理,系统呈现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的重要战役、兵力投入及牺牲情况,让学生直观感知其在消耗日军有生力量、迟滞侵略步伐中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结合历史背景深入分析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局限性,以及后期部分战役中消极避战导致的战机错失与额外牺牲,引导学生认识到“全民族抗战”才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不是要给出非黑即白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学会用‘全面、辩证、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贾素霞表示,高中阶段的思政教育应跳出单一叙事框架,让学生在史实对比与逻辑分析中形成独立判断——既尊重正面战场官兵的牺牲精神,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为何能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核心,进而在认知层面实现对“抗战精神”的深度解构。

课程尾声,一曲《有我》缓缓响起,歌词与课堂梳理的抗战史实相呼应,将历史认知转化为情感共鸣,再升华为青年担当的价值认同。“从理性分析到情感触动,最后落回现实责任,这样的节奏符合高中生的认知规律。”贾素霞解释,高中思政课既要“讲道理”,也要“有温度”,通过“解码”激发探究欲,通过音乐唤醒共情力,才能让历史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除了“解码1945”的核心设计,课堂的深度互动同样是让学生“读懂历史”的关键。“像正面战场作用这样复杂且有争议的话题,很适合设计小辩论,通过观点碰撞拓展思维深度,让学生在思辨中更深刻认识抗战意义。”贾素霞特别提到,高中思政课不能局限于单一讲授,“还要把观点和价值观放在广阔的世界视角、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叙事中,在比较与历史纵深里,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特殊性,以及当下坚持现有制度与思想的价值意义。”

专家点评:把握高中学段核心,在思辨中筑牢价值根基

贾素霞的这堂高中思政课,不仅在课堂实践中收获了学生的积极反馈,也得到了思政教育领域专家的高度认可。

“面对‘正面战场’这样敏感且有争议的主题,贾老师的课既做到史实准确,又实现价值引领,非常难得。”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副校长、正高级教师石晓芸点评时表示,高中思政课的关键在于“契合学生思维特点”——高中生已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单纯的灌输式教育难以奏效,而贾素霞通过“解码1945”的创意设计,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形成认知,既尊重其思维成熟度,又巧妙引导价值方向。

石晓芸特别肯定课程“不回避争议、直面问题”的处理方式:“比如分析正面战场贡献时不夸大,指出局限性时不偏激,这种客观态度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她也建议,未来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参与度,如让学生自主设计“解码”问题、撰写辩论提纲,让课堂的“学生主体”地位更突出。

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专家指导组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金龙则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角给出评价。他强调,高中阶段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跃升期”,需要教师在内容研究上下足功夫。“思政课教材中没有专门的抗战章节,相关知识分散在历史课中,思政课教师主动承担这一教学任务,更需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思想内涵与价值导向。”在陈金龙看来,贾素霞的课堂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做到了“史实讲清楚、道理说明白、价值点透”,为其他高中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如何把历史内容转化为思政素材”的有益借鉴。

总策划|林如敏

策划|龚丹枫 卫轶

统筹|何宁

采写|秦小杰

图、视频拍摄|秦小杰 实习生 武依洋

剪辑|实习生 阮凯成

包装|黄文倩 范英兰

出品|羊城晚报社教育健康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