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自助也玩“剩菜盲盒”?不是真的剩菜!平均十几元可买到
酒店自助也卖起了“剩菜盲盒”?这个盲盒里真的都是剩菜吗?你想尝试这种盲盒吗?
最近一段时间,“剩菜盲盒”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悄然走红,极目新闻记者走访武汉的酒店发现,“剩菜盲盒”并非吃剩下的菜,而是一些未售完或临期的食物,有早餐、晚餐,平均十几元可买到。目前,国内已有多个主打“剩菜盲盒”服务的平台,不少消费者在尝试使用。
酒店自助玩起“剩菜盲盒”
8月14日上午10时许,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新华VOCO酒店,自助餐厅的早餐服务刚结束,店内的顾客已用餐完毕。服务人员小张正在为订购了“早餐自助打包魔法袋”的顾客打包食物,她从自助区的餐盘上夹取剩余的玉米、炒饭、香肠、蔬菜等放入一次性餐盒,再将两个餐盒装入纸质打包袋中。

记者注意到,打包袋上还粘贴了标签提示“您的打包食品请尽快食用”,并标有保存温度、时间、二次加热提示、可能含有的常见过敏原等,产品日期为8月14日,保质期为2小时。

酒店市场传讯经理梁冰雪介绍,“打包魔法袋”即“剩菜盲盒”,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残羹冷炙”,而是当日自助餐厅未售完的食物,以“盲盒”的形式销售,通常会进行合理搭配,保证盲盒的丰富度。“盲盒里的食物均来自自助餐厅,可常温保存的食物,我们会提前打包,热食则等顾客到店后再打包。”
该酒店于7月22日开始售卖“剩菜盲盒”,推出三个品种,分别是早餐自助打包魔法袋,每天都可买到,标价11.9元可购30元左右的食品;还有晚间自助餐打包魔法袋和晚间自助餐惜食一小时,由于酒店仅在每周五、周六和周日开启晚间自助服务,这两款魔法袋也仅在每周这三天才上架售卖,售价分别为15.9元和59.9元。通常根据酒店餐厅当天的余量设置售卖数量,“平均每天上架4-5份,顾客在网上预订后前来自取。”
前来取餐的陈先生表示:“我们购买多次了,这个盲盒挺不错的,十几元能吃到多个品种,还是大酒店的菜品。”不到5分钟,陈先生就拿到了餐品。
同时,记者发现,武汉光谷皇冠假日酒店、天河机场皇冠假日酒店也在售卖“烘焙魔法袋”、“面包西点混搭魔法袋”等,均为7月上架,价格在30元以内。
“剩菜盲盒”已有多个专用交易平台
“剩菜盲盒”模式的运转依托于一系列专门的交易平台,消费者在线上预定后,根据商家提供具体领取时间,前往店内自提。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主打剩菜盲盒服务的平台,包括“惜食魔法袋”APP、“米粒盒子”小程序、“趣小袋”小程序等,这些平台不仅为商家和消费者搭建了交易渠道,还通过累计减少碳排放等环保标语,强化了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感。

8月14日的页面显示
正如梁经理被问及为何要推行“剩菜盲盒”时给出的答案:“减少浪费,践行低碳环保。”8月14日,惜食魔法袋APP页面显示该酒店累计拯救粮食26天,累计节约了108顿饭。

在“惜食魔法袋”APP上,不少顾客给出五星好评:“分量真的不错,又卫生,也算给环保做了一份贡献。”
官方提示:经营者要充分履行注意义务
当“剩菜盲盒”在餐饮行业快速兴起的同时,背后潜藏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对于“剩菜盲盒”这种新形式产品,食品质量和安全应当如何保证?记者搜索发现: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6月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指引》倡导理性消费,反食品浪费,虽然未对食品、化妆品作出完全禁止性规定,但食品、化妆品与消费者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安全风险较大,为此,《指引》专门强调经营者要充分履行注意义务,避免以盲盒形式销售食品、化妆品带来安全和浪费等方面的风险。
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剩菜盲盒”的来源、包装、贮存和信息公示有一定要求。“盲盒菜品必须来源于当天新鲜加工且未被顾客直接取用的自助餐食品,不得使用回收餐桌或被取走的食品。如需二次加工,应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包装材料须为食品级,并在外包装上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限、储存条件和食用方法。”除此之外,易腐食品应全程冷藏(≤4℃)或保温(≥60℃),防止细菌滋生;经营者应在销售现场或平台显著位置提示消费者尽快食用,并标明过敏原信息。

夜幕降临,领取了“剩菜盲盒”的你我回到家,纸袋里炒饭、鸡翅、牛排香气萦绕,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珍惜的故事。你会尝试“剩菜盲盒”吗?
来源:极目新闻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