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

2025-07-15 15:45:00     阅读量:0

  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顶压前行,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4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时表示。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具体来看,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外贸规模稳定增长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创历史同期新高。从季度走势看,二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4.5%,比一季度加快了3.2个百分点,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

  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 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增长4.7%,占进出口总值的51.8%,较去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3.67万亿元,增长9.6%。同期,对欧盟、韩国、日本等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出口动能向优向新 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8万亿元,增长9.5%,占出口总值的6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代表绿色低碳的“新三样”产品增长12.7%。

  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 随着“两重”“两新”等政策持续发力,二季度进口转为正增长。上半年,我国石化、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较快增长,原油、金属矿砂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量增加。

  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 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8万家,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3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4.7万家,进出口增长7.3%,占进出口总值近6成。

  此外,王令浚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外贸保持较强韧性,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升、变量可控。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进入6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这3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都在回升。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4.7%,占外贸整体比重达到51.8%,展现出三方面的积极成效。

  一是贸易联系更趋紧密。我国与共建国家加深协作,推动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最新国际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共建国家间的贸易已经占共建国家贸易总值的半壁江山,较倡议提出首年的2013年明显提升。

  二是发展合作更加深入。我国也积极扩大自共建国家进口,上半年与共建国家签署农食产品准入文件32份,比如,赞比亚的夏威夷果、哥伦比亚的鲜食香蕉等优质农食产品获准输华。

  三是互联互通更加立体。近年来,丝路海运、空中丝路和跨境公路加快发展,上半年我国对共建国家水路、航空、公路进出口分别增长4.3%、9%、16.4%。同时,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跨境铁路运输也持续发力。海关积极优化班列监管,持续提升跨境通关的效能。“在古代,商队从长安出发,往往要历时数年才能将中国的茶叶、丝绸运抵欧洲。现在,从西安始发的‘长安号’班列,只需10天左右即可跨越山海、连通欧亚,让各国的好货双向奔赴。上半年,我国与共建国家经铁路运输进出口干鲜瓜果、食用油、化妆品等都快速增长。”吕大良表示,下一步,海关将继续立足职能,深入落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深化与共建国家在口岸管理、供应链互联互通、农食产品准入等领域的合作,促进贸易发展和安全畅通。

  在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吕大良表示,今年4月启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全力推动29项措施落地落实。比如,通过对“药食同源”商品试点实施分类监管,实现电子证书线上交换、联网核查,推进信息实时更新共享,深化进出口货物“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离港确认”等监管模式创新,进一步营造更加快捷便利、更加畅通高效、也更加协调透明的口岸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稳定外贸增长。

(孙茜)

返回顶部